震后积石山:寒夜中的驰援与新生 震积岩是什么

社会热点2023-12-22 08:19:21佚名

震后积石山:寒夜中的驰援与新生 震积岩是什么

极目新闻记者 沈外

12月18日,深夜,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气温约零下10摄氏度,当地居民大都已进入梦乡。

23时59分,地动山摇间,一场6.2级地震猝然袭来。一个多小时内,余震超过百次,周边青海海东等地也受到地震影响。

据央视新闻消息,截至20日20时56分,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已造成青海省海东市22人遇难、198人受伤,12人失联,失联人员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截至20日,地震造成甘肃113人遇难,782人受伤。

地震、砂涌、寒冷,对于甘肃临夏和青海海东两地居民来说,已知的和未知的危险,时时刻刻都悬在心间。

在受灾最为严重的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陈家村,砖木结构的房屋倒塌。从家中跑出的人们惊魂未定,徒手在碎石瓦砾里刨人,守望自救的一幕幕接续上演。

与此同时,搜救、医疗、物资等救援力量,则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在点着暖炉的帐篷里,躲过了地震和寒冷的人们,仍在等待更多御寒和生活物资。他们坚信,生活还要继续,家园终会迎来新生。


陈家村居民房子受损严重

突如其来的震动

大河家镇陈家村是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庄之一。

这个并不显眼的小村庄共有7个社(小组),常住人口2000多人。陈家村一名村干部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截至目前,陈家村统计已有20人遇难。其中四社遇难人数最多,达到8人。

12月20日,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到该村对房屋受损情况进行调查。在陈家村四社进行调查的工作人员以及四社的社长表示,该社有约九成的房屋受损严重。

地震发生时,四社社长韩志刚正在家中熟睡。突如其来的剧烈震感,让他从睡梦中惊醒,来不及穿上衣服鞋子,他便赶紧招呼身边的妻子一起往屋外跑。当他们跑出屋外后,才发现自家的两间屋子已经在震动中垮塌,他们睡觉的那间卧室情况稍好一些,但墙上也出现了宽达十多厘米的裂缝。

来不及庆幸劫后余生,刺骨的寒意便已向韩志刚夫妇袭来。

“当时的气温大约只有零下14摄氏度。”韩志刚说,他和妻子冻得实在受不了,见震感稍微缓和一些后,他又冒死冲进了屋里,抢出来了衣服、被子和手机。他和妻子才刚穿好衣服不久,住在他们家隔壁的叔叔焦急跑来,说是婶婶被压在了瓦砾下。

情况紧急,他们三人小跑到叔叔家,看见婶婶上半身被散落的木板和石块压住。尽管只用了约5分钟时间,他们就徒手将木板和石块搬开了,也顺利救出了婶婶,但那时婶婶已经不省人事。

韩志刚将婶婶背到了自己车上,打算送往最近的医院,但车还没开出多远,韩志刚就发现通往村外的唯一一条道路已被四散的瓦砾所阻断,“婶婶最后还是不幸离开了人世。”

事后韩志刚询问得知,地震将叔叔家卧室的一面墙震垮,叔叔睡觉的位置离墙壁稍远,因此幸免于难。

包括韩志刚的婶婶在内,陈家村四社共有8人不幸在地震中遇难,其中还包括4个孩子,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

四社一位村民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该社有一位名叫陈丽清(化名)的孕妇,其丈夫和儿子不幸在地震中离世,她腹中7个月大的三胎胎儿最后也没能保住。

同住四社的王鑫(化名)曾与陈丽清一起,在大河家镇一家餐馆打工。王鑫说,陈丽清的丈夫眼部患有疾病,陈丽清为了养家,刚怀孕那会还在餐馆帮过工,直到几个月前才安心住家养胎。

在地震中,陈丽清家的房子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损坏,房顶一块接近两人高的大石板被巨力硬生生撕扯开来,散落的瓦砾和石块则堆了一地。由于房子遭到严重破坏,震后陈丽清家外围的空地上已拉起了警戒线,房门也被贴上了“不能居住”的标签。


陈丽清家房顶上落下的石板

与这套房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紧邻着的一套“新房”,从外观上看,这栋房子主体结构完好,并未垮塌。王鑫说,这就是陈丽清家的新房,因为尚未完全竣工,地震发生时一家人仍住在老房子内,结果陈丽清的丈夫和儿子不幸遇难,“她的女儿在镇里读中学,躲过了一劫。”

地震当晚,陈丽清被人送到了距离陈家村27公里外的积石山县人民医院。医生徐颖(化名)清楚记得那一晚的情景,一名约13岁的小姑娘始终陪在陈丽清身边,后来他们才知道,那是陈丽清唯一幸存的女儿。当时陈丽清身体并无大碍,之后其转到了临夏州的医院接受治疗。让人心疼的是,陈丽清腹中7个月大的三胎胎儿,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她现在情绪低落,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四社社长韩志刚也向记者证实了陈丽清的遭遇。“按照习俗,包括陈丽清丈夫和儿子在内的8名遇难者,目前都已下葬。”韩志刚说。

闻所未闻的“敌人”

另一个敌人,是当地人几乎从未听闻过的“砂涌”。

12月19日凌晨,黄河岸边的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十多位村民刚从地震中逃生。就在惊魂未定的他们以为已经脱离危险的时候,在夜色的掩护下,大片泥浆伴随着巨大危险悄悄涌来。

地震发生时,金田村村民杨小军顾不上穿好衣服,扯上一件外套后就冲到隔壁房间,大声喊醒父亲。父子俩披着外套,冲到了门口的空地上。

村民杨斌家距离杨小军家数百米远。地震发生前,他和妻子、7岁的女儿正在家中睡觉。家里除了他们一家三口外,还有他的父母和两名前来做客的年长女性亲戚。在感觉楼房发生剧烈震动后,杨斌带着妻子、女儿、父母和两名亲戚顾不上穿好衣服,就从屋里跑到院子中央躲避。

地震停歇后,在院子里的村民们都以为危险已经过去。这时已经是19日凌晨,突然传来一阵奇怪的巨响。杨小军听到,不远处传来阵阵“噼里啪啦”的巨响,如同燃放爆竹。夜色中,绷断的电线不时闪出点点火星。此时,左邻右舍都跑到屋外躲避。

几乎就在听到怪异响声后的刹那间,泥浆就涌来了。


汽车陷入大片泥浆中

杨斌看到,大片泥浆从房子的东北方向快速袭来,房子的三面很快被泥浆包围,围墙在泥浆的冲击下倒塌。危急时刻,杨斌抱着女儿、带着父亲冲向大门口,妻子、母亲和两名亲戚冲向一侧的围墙处。最终,杨斌和女儿、父亲惊险地从泥浆中逃了出来,而他的妻子、母亲和两名亲戚却不幸被泥浆吞没。

地震时,远在西宁的杨立给家里人打了电话,101岁的母亲和家中另外三人从土房子里跑到了院子里。

“当时老人说一切都平安。”杨立未曾料到,挂断电话之后,涌向金田村的泥流将刚从地震中逃生的母亲、妻子、姐姐及2岁的孙子悉数吞没。

杨立准确地记得接到电话的时间——19日0时46分,以为家人已经安全的他,放下心来正准备睡觉,突然接到大哥杨东宁的电话。刚死里逃生的大哥在电话里悲痛欲绝地告诉他:家被埋了,一切都被埋了。

被“砂涌”带来的泥浆吞没的金田村村民中,除了杨斌一家4口、杨立一家4口,还有杨明一家5口。地震发生前,年约六旬的杨明和妻子、怀有身孕的女儿、两个未成年的孙女住在家里。前不久,杨明的女儿刚刚回到娘家做客,不料遭此厄运。

据央视新闻报道,受地震影响,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金田村发生砂涌,36户村民的房屋被毁,13名村民失联。

零下10℃的战斗

让人心忧的不仅仅是地震和砂涌,还有夜间零下10多摄氏度的寒冷天气。

回忆起地震发生当晚的情景,大河家镇四堡子村村民马先生还心有余悸,50多岁的他,第一次经历地震,他被震醒后,和身旁的妻子一同从屋内跑了出来。不过,妻子的背部,还是被震落的砖头砸中,好在伤势较轻没去就医。

震后第一晚,马先生没敢再回家中,夫妻俩和左邻右舍一起,在村里一处空旷处过夜,“太冷了,我们生了一个火堆,大家都围着烤火。”

这一夜的等待,因为寒冷,让村民们觉得无比漫长,他们大多没有入睡。没过多久,马先生从网上了解到,地震中有人受伤甚至遇难,且人数在逐渐增加,他感觉到一阵后怕。19日白天,马先生看到前来抗震救灾的人员陆续赶来,他心想“有希望了”。

20日白天,帐篷送抵四堡子村,不过数量有限,无法实现每户一顶,马先生和另外两家共计10人同住一顶帐篷,帐篷里装有从家里搬来的火炉。

在距离自家5米位置的开阔处,四堡子村村民周涛(化名)和舅舅将帐篷搭建起来。20日晚,不到10平方米的帐篷里睡了8个人,这也是自地震发生以来,周涛重获整夜睡眠的第一晚。


受灾民众搭建帐篷休息

地震发生当晚,周涛独自居住在位于大河家镇滨河路的家中,这套120余平方米的新房,是周涛近些年花近30万元购置的,一个多月前他才搬迁至新房。地震来袭时周涛顾不上穿鞋,光着脚从二楼家中跑至楼下开阔处,地上的碎石划伤了他的双脚。

想起还在镇医院住院的父亲,周涛在震后不到两小时,不得不返回家中穿鞋加衣,随后驱车前往医院附近寻找父亲,并将其从医院接回了四堡子村。“我老婆孩子都在村里,我必须回来安置他们。”周涛说,好在家里人都没有受伤。

周涛看见,曾有爱心人士往村里送来了几顶帐篷,但他没能领到。他想到家里有备用的透明胶纸,于是冒险回家取来胶纸,搭起一个可以避风的棚子。

“孩子、妇女、老人都在棚子里,我们男的还是在外面围着烤火。”19日晚,周涛依旧没有入睡。直到20日白天,他接到村干部的通知,可以前去村委会领物资,“帐篷和炉子二选一,选帐篷就不能要炉子。”周涛选择了帐篷,并从家里搬来取暖用的火炉。

周涛说,不管是新房子还是老房子,都因地震无法入住,新房子的墙壁上到处都是裂缝,老房子的墙壁倾斜,柱子开裂近10厘米。

近几天,周涛几乎每天白天都在村里的马路边站着,等待进村的物资。“五六箱方便面,三四件矿泉水,一棵大白菜,还有一件红萝卜”,这是周涛和亲戚三家人领的物资,最实用的是方便面和矿泉水。周涛计算着,一个人每天要两包方便面,他领到的方便面够他们一个星期的生活。

21日上午,周涛从村里的微信群得到村干部的通知,称他们将于27日搬至活动板房内居住,这对于所有村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灾难中迎来新生

路通了,帐篷来了,一个一个安置点也陆陆续续建了起来。

12月20日上午,通往陈家村的小路上,一台台救援车辆喘着粗气,组成了一条车行长龙。米、肉、油、帐篷等物资,正源源不断往村里运去。

陈家村四社社长韩志刚说,目前通往下面村组的道路也已经全部打通,如今大家都能够吃得上热饭,急需的药品也不愁。

位于陈家村村委会的安置点,上百个帐篷搭建起来了,火炉也烧起来了,这里是村里最大的一处安置点。


陈家村安置点搭起大片帐篷

临近20日中午,爱心企业、部队官兵纷纷在安置点支起炉灶,生火做饭。很快,排队领饭的人越来越多。

马女士是康乐县一家餐厅的老板,他们店距离陈家村有100多公里。得知陈家村的灾情较重后,她关了店门,带上所有的员工,将店内的米、肉、油都运到了陈家村,在安置点做起了羊肉手抓饭,“这里的手抓饭只送,不收钱。”安置点的一位村民称,这碗手抓饭是他震后吃的第二顿热饭。

甘肃临夏州消防支队的救援人员完成搜救任务后,转战到陈家村安置点,继续执行赈灾救助任务。甘肃金昌市消防支队的救援人员则在附近村民家中清理瓦砾、搭建帐篷,挨家挨户为村民提供帮助。

夜间,一批批物资运抵陈家村村委会,除了分发给安置点的村民,一部分物资还陆续分发运往陈家村零散的安置点。陈家村五社社长说,目前他们已经领取了十多顶帐篷,五社大部分村民都已经住进了帐篷,他相信情况会越来越好。

而在13公里外,被“砂涌”吞没的金田村,来自中交、中铁、中国水电等多家施工央企,以及消防、武警等多个部门的人员,仍在现场进行救援。


挖掘机在金田村进行救援

现场一名救援人员曾表示,现场的淤泥非常软,特别是昼夜温差大,晚上结冰的土层到了中午都会化为泥浆,救援人员一旦踩上去就会陷下去,只能通过铺木板搭“浮桥”的方式搭建救援通道。现场的泥浆呈现流体状,挖机刚挖出一铲子,周边的泥浆立刻回流进去,很难开展救援,只能采用大型机械将泥浆往周边清理。由于淤泥的量特别大,对失踪人员的搜救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

截至20日晚6时,金田村仍有9名失踪人员未找到。前述救援人员表示,根据村民的介绍和调查,救援人员大致确定了9名失踪人员的大致位置,他们正动用大量挖掘设备和人力,全力展开搜救。

据甘肃发布消息,截至12月20日20时,当地已接收到中央和省级调拨的棉帐篷5100顶、棉衣30500件、棉被褥35800件(套)、折叠床20400张、防潮垫15000张、火炉2740个、场地照明灯30台;接收137户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捐赠物资近56万(件)。

温暖的帐篷内,积石山县寨子沟乡的马占虎望着怀里出生还不到72小时的女儿,心里十分感慨。

就在地震发生时,马占虎的妻子临产,她在救护车和积石山县人民医院里,一共经历了近3个小时的分娩过程。最终,马先生的妻子平安生下女儿,这也是积石山县震后首个“地震宝宝”。


首个地震宝宝的婴儿足印

回忆起地震当天的一幕,马先生语带哽咽,“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我们迎接女儿的到来,非常感谢他们。也非常感谢四面八方赶来帮助积石山的救援人员。”

亲历地震分娩,孩子的妈妈仍心有余悸。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和家人平平安安,家园能够早日迎来新生。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