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新冠口服药在上海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用,重症转诊通道已打通

社会热点2022-12-30 23:00:45未知

辉瑞新冠口服药在上海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用,重症转诊通道已打通

(原标题:辉瑞新冠口服药在上海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用,重症转诊通道已打通)

“上海重症高峰已经慢慢出现了。”12月29日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同时,全市多家三级医院呼吁,“非急诊”患者可以通过普通门诊或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级诊疗”,为危重症患者让出“生命通道”。

那么,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新冠治疗靠谱吗?诊疗能力和药物储备充足吗?如果有重症风险可以及时转诊吗?

12月3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上海正夯实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级诊疗服务网络,每个服务网格基本由一家市级综合、一家区级综合和数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前全市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53家区级综合医院、17家市级综合医院分别建立了三级对口联动机制,畅通双向转诊,落实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基层首诊、有序转诊。

社区药品储备增加,辉瑞新冠口服药已投用

在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月29日的接诊量达到1511人次,其中发热哨点的就诊量为427人次。“此前日均近500人次,目前发热哨点的工作量有所下降,可能跟第一波疫情高峰过了有关。”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建新说。

患者在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问诊。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最近,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发热哨点的改建扩容工作,设有7间发热哨点诊室,开六备一,即平时开足6间,还有1间在高峰期备用。患者的平均等候时间缩短至10至15分钟,夜门诊开放至21时。

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

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就诊需求,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了24小时热线电话,平均每天接待200个电话,1/4以上是咨询发热就诊和药物使用问题。陈建新说:“患者各种都有,年轻人、婴幼儿、老人都有,症状以酸痛、发热、用药后不退烧为主,我们医生会在电话中进行答疑。”

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浦区老年护理医院院长张扬也表示,中心有16位家庭医生,24小时接听咨询电话,及时回应居民的各类需求,“他们如今都在满负荷地工作。”

作为家庭医生,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陆寒英每天会收到大量微信和电话咨询,以往的咨询量在十余条,问题主要围绕慢性病或者拉肚子、头晕等常规病症;现在,她每天收到五六十条咨询,问题集中于发烧、抗原两道杠、反复低热、咳嗽厉害等症状。她也会帮助有需要的居民住院转诊,给独居老人、渐冻症病人送药。

随着药物供应向社区倾斜,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紧缺问题得到缓解。陈建新告诉记者,前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储备量仅能维持三天左右,这两天退热药、止咳药、感冒药等增多,基本能够维持一周左右的库存量(按照日接诊420到500人次计算),可以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居民在发热哨点就诊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已在上海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并且可使用医保。比如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将其用于临床。陈建新也透露,其所在的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储备了辉瑞新冠口服药,目前仅提供给65岁以上有可能发生危重症的患者使用,暂不对普通患者开放。

医护资源方面,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约300名职工,目前已有250多位职工被感染,其中近120人已经返岗。陈建新表示,总体上人员还是处于紧缺状态,预计元旦之后返岗人员会越来越多,目前医护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间尽量不延长,但上岗频率会增加,“员工也需要关心,不能超时超量工作。”

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发药处

对特殊人群建档,家庭医生把关,绿色通道快速转诊

分级诊疗服务网络的特点是,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

上海市卫健委介绍,各市级综合医院作为服务网格内牵头医疗机构,主要收治危重症患者,加强与对口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上下联动。各区级医院作为服务网格内中间力量,收治症状较重、并发症较多、基础疾病受到波及的患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服务网格内初级诊疗机构,指导救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依托发热哨点诊室(门诊),发挥预检、分诊、筛查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第一道关口,首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诊断,一旦患者有出现危重症的风险,上下联动的绿色转诊通道立即开启。

此前,上海已对所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摸底调查,进行红黄绿三色分类分级管理。“对于标识为红色和黄色、容易转为重症的老年人,以及一些血透患者、孕产妇和新生儿等特殊人群,我们都建立了档案。家庭医生定期打电话或上门随访,加强监控,一旦有人感染,可以通过电话随访或上门指导来进行观察。”陈建新说。

马陆镇福利院是当地的一家大型养老院,近300位老年人居住其中。12月29日,一位徐姓老人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困难,平均呼吸节奏达到每分钟40次左右,体温升高,血氧饱和度只有78%。养老院立刻联系了家庭医生钱志芳,经初步评估,患者已转为重症患者,必须立即转诊。

家庭医生立即填写转诊证明单,并拨打120请求转运(所有家庭医生的工作手机都有120绿色拨通和优先转运权);养老院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告知患者目前情况,征得家属转诊的同意;同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上级医院建立的绿色转诊通道群里,转诊证明单已被发出,南翔医院接单后第一时间安排了急诊床位,并获得了老年人的信息及生命体征等基础数据,为转运后的急救做好基础。从患者发现重症到送达南翔医院抢救室,整个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黄浦区家庭医生陆寒英也碰到过类似情况。12月27日晚上10时29分,她收到了居民戴老伯的微信求助,他的爱人、69岁的吴阿姨新冠阳性第三天,血氧饱和度为85%,急需吸氧,问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有床位,情急之下只得求助于她。

居民求助陆寒英

吴阿姨一家都是陆寒英的家庭签约病人。吴阿姨平时有糖尿病、高血压,一直在陆寒英处随访就诊,陆寒英判断吴阿姨的病情确实需要住院,立即通过绿色转诊通道和市九院黄浦分院取得联系,让吴阿姨顺利住进了病房。

陆寒英(中)接受咨询

据悉,黄浦区建立了守护黄浦老龄行动计划,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三级网络,比如瑞金和长征对接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以及西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九院、曙光和仁济对接九院黄浦分院以及东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片区包干制建立分级诊疗机制,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统筹调配医师资源,加床收治患者

除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医院也一片忙碌,与市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协同救治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连续性。

普陀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孙剑玥介绍,为应对急诊就医高峰,由医务科统筹调配全院医师资源,充实急诊医生和发热门诊队伍。发热门诊工位由2个增加至4-6个,根据就诊情况动态调整、弹性排班,提升急诊诊疗效率,每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2-3名主任医师参与急诊救治。

普陀区中心医院急诊楼

“我们还对急诊患者进行分类管理,有专职护士对候诊患者进行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按五个关键指标对120送来的患者进行初步分类:神志、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血压,有一个危机值的,挂红色危重腕带;轮椅上的病人挂轻症蓝色腕带;介于两者之间的,挂黄色重症腕带。对于高危患者落实优先就诊制度。人员分类后相对集中放置,便于查房和平时的重点巡视。”孙剑玥表示。

当前,普陀区中心医院深挖潜力,加床收治患者。“从12月11日起,医院就在统筹安排床位资源,齐力同心做好滞留患者收治工作。目前,各科室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在医务人员感染减员的情况下,将病房收治能力扩大到最大,全院床位使用率达到115%,而我们医院收治急诊和发热病人也从刚开始单日60人到目前最高单日177人。”孙剑玥进一步表示,目前,医院已经建立落实急诊与病房衔接机制,原则上红色危重病人收治到内科病房,黄色或蓝色病人收治手术科室病房。

此外,普陀区中心医院也建立了一套区域医联体内的双向转诊机制。“在普陀区卫健委指导下,依托西部医联体资源,区内非重症急救转运专班将医院急诊滞留相对非重症的病人,分流到区中医医院、德济医院、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住院治疗,转运前由各收治医院派医生会来我们医院看病人情况、与急诊医生做好交接并与家属沟通好,确保病人得到有效救治。”孙剑玥说。

普陀区中心预检处

上海市卫健委介绍,全市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启用2594间发热诊室,发热诊疗药品向社区倾斜,确保满足居民发热诊疗就近就医需求。145家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应开尽开”,全面满足市民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建立了区域重症临床救治专家团队。重症专家团队包括市、区医院多学科专家,通过专家例会、会诊多种形式,对区域内重症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做好重症救治工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