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原行长17年受贿近10亿:曾设计多层影子公司掩盖权钱交易

社会热点2023-11-28 14:46:21佚名

中信银行原行长17年受贿近10亿:曾设计多层影子公司掩盖权钱交易


孙德顺受审

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柜面出纳员做到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孙德顺,一审被判死缓。

据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消息,11月10日,济南中院公开宣判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孙德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对孙德顺受贿犯罪所得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经审理查明:2003年至2019年,被告人孙德顺先后利用担任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行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企业在获取贷款等事项上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9.795亿余元。

济南中院认为,被告人孙德顺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孙德顺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论罪应当判处死刑。鉴于孙德顺归案后如实供述罪行,认罪悔罪,积极退赃,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已全部查扣到案,具有法定、酌定从轻处罚情节,对其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同时,根据孙德顺犯罪的事实和情节,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法庭遂作出上述判决。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0年3月发布的通报指出,经查,孙德顺丧失理想信念,毫无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严重违背党中央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限制、压降制造业贷款;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向贷款客户借用房产,由他人支付应由其本人承担的费用;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职工录用中违规为他人谋取利益;价值观极度扭曲,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违规经商办企业,为本人及亲友攫取巨额利益;贪欲极度膨胀,把贷款审批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与不法商人勾肩搭背,大搞权钱交易,在贷款授信、审批等方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另据2022年年初播出的专题片《零容忍》披露,中央多次强调防止信贷资金过度向房地产集中,孙德顺却背道而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介绍,孙德顺就关注什么挣钱快、见效快。他倾向于贷给房地产,主持行长办公会的时候就公开直截了当要求,全行一定要立刻给我把制造业贷款停下来,即便你有100%的抵押,那也不行。

除了追求政绩外,孙德顺之所以增加房地产贷款还有另一个隐秘的原因,就是谋取个人私利。调查发现一些房地产公司老板与他关系密切,并存在利益交换。例如一名房地产公司老板曾以投资为名,向孙德顺实际控制的公司输送1000万元,得到的回报是通过孙德顺获批贷款授信40多亿元。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还介绍,孙德顺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收现金,他认为收现金太低端了,太简单粗暴了。他利益兑现的方式非常专业化,做了层层的掩盖,就是设了很多的防火墙,绕了很多圈,利用特有的金融手段和产品去掩盖。

专题片披露,孙德顺在银行业工作40多年,是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他自认为业务能力高超,试图通过精心设计来掩盖权钱交易。

调查发现,孙德顺是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的典型,其专业化、复杂化程度相当罕见。他安排两名老部下作为代理人,开设了两家投资平台公司,两家公司前台的所谓法人,实际只是为孙德顺代言的“影子”。

一方面,孙德顺在中信银行利用公权力为企业老板批贷款;与此对应,这些老板有的以投资名义,将巨资注入他实际控制的平台公司,有的则送上优质投资项目或投资机会;平台公司用这些老板提供的资金投入那些老板提供的项目,以钱生钱,和老板们共同获利分红,形成利益共同体。

孙德顺设计了结构极为复杂的重重掩体,两家平台公司是他的核心经营团队,是遮蔽在他身前的第一层“影子”;在平台公司之下又设立了十多家项目公司作为第二层“影子”,项目公司和行贿企业还不是直接交易,而是双方各自再成立空壳公司作为第三层“影子”,多层影子公司层层嵌套。交易主体本身已经魅影重重,资金往来又伪装成各种貌似合法的金融产品、股权投资协议,用“影子交易”为利益输送再蒙上一层迷雾。

这些障眼法一度给调查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专案组研究后决定,不在影子的迷阵里打转,而是反过来从源头入手,梳理孙德顺在中信银行推动的贷款授信,找到其中明显异常的决策事项,再针对性地调查获得贷款的企业和孙德顺的关联。这一调查策略抓准了孙德顺腐败问题的核心,那就是利用信贷审批权谋私。抓住了这个核心,重重魅影也就迅速消散,实际控制人清晰显影。

延伸阅读:

敛财近10亿的他,嫌收现金太低端



孙德顺在《零容忍》中出境

“丧失理想信念”“价值观极度扭曲,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贪欲极度膨胀”“与不法商人勾肩搭背”……这些语句彻底揭开这位金融业“老面孔”的真面目。

|作者:王喆宁

|编辑:于冰

|编审:凌云

“他(孙德顺)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收现金,他认为收现金太低端了,太简单粗暴了。”

在前不久热播的电视专题片《零容忍》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介绍中信银行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的敛财方式。

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孙德顺受贿一案。

据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孙德顺在2003年至2019年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795亿余元。孙德顺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1958年出生的孙德顺现年64岁,在银行业从业近40年,却在职业生涯后期严重违反纪律、受贿犯罪。

“从自己所触犯的法律一看,还是自己有贪心,自己也特别悔恨,再怎么悔恨也没有后悔药。”孙德顺说。



“金融虎”的真面目

孙德顺被查,发生在他退休后。

2019年2月,60岁的孙德顺以到龄退休为由,卸任中信银行行长之位。有财经媒体在2019年报道,孙德顺在当年9月中旬失联。

直到2020年3月2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发布消息,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行长孙德顺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人们才意识到,孙德顺被查了。

该消息中写道,孙德顺“丧失理想信念”“价值观极度扭曲,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贪欲极度膨胀”“与不法商人勾肩搭背”……

这些语句彻底揭开这位金融业“老面孔”的真面目。

据公开信息显示,孙德顺于1981年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当时,他从银行网点最基层的柜面出纳员做起。

1984年5月至2005年11月,他在中国工商银行(简称“工行”)海淀区办事处、海淀区支行、北京分行、数据中心(北京)等单位工作,在此期间,于1995年12月至2005年11月任工行北京分行行长助理、副行长,于1999年1月至2004年4月兼任工行银行数据中心(北京)总经理。

2010年10月起,孙德顺来到中信银行,历任副行长、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行长等职务。

《零容忍》中曾提到,孙德顺是中国金融界唯一一名从银行网点最基层柜面出纳员,一步步成长为国有银行总行行长的干部。

这样的经历,让他有了自己能够“只手遮天”的错觉。

“因为自己是从基层起来的,业务能力比较强,所以总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在那摆着呢,就造成了一种侥幸的心理。”

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使用“非常专业化”的手段,做了层层掩盖,设了很多防火墙,绕了很多圈,利用特有的金融手段和产品去掩盖自己的不法行为。

孙德顺想要避人耳目,就安排两名老部下开设两家投资平台公司,让他们做代理人,也就是“影子”,组成核心团队。但真正的受益者还是孙德顺。



《零容忍》第四集《系统施治》

在平台公司之下,孙德顺又设立了十多家项目公司,作为第二层“影子”。随后,项目公司和行贿企业再各自成立空壳公司,作为第三层“影子”。

在层层嵌套背后,交易主体早已模糊不清。此外,资金往来也被“影子”伪装成各种貌似合法的金融产品、股权投资协议等。

重重保障下,孙德顺才开始他的暗中操作。

一方面,他在中信银行利用公权力为企业老板批贷款;同时,这些老板有的以投资名义,将巨资注入他实际控制的平台公司,有的则送上优质投资项目或投资机会。

平台公司用这些老板提供的资金,投入其他老板提供的项目,“以钱生钱”,然后和老板们共同获利分红,形成利益共同体。



多次违规放贷

随着职位变迁,中饱私囊的孙德顺越发无所顾忌。为了快速谋求私利,他的行为也越发张狂。

2014年,一家出现债务危机的能源公司向中信银行申请贷款。一般情况下,一个高负债的企业,银行不会发放贷款。

但是在时任中信银行常务副行长孙德顺的干预下,中信银行发放了40亿元的贷款给该企业,很快就形成了不良资产。

为了表示感谢,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孙德顺控制的平台公司签署了一个增资协议,帮助平台公司实际获利高达1个亿。

“我在跟一些企业家交往的过程当中,总是想着为自己或者自己的利益关联方去谋一些利益。”孙德顺说。



孙德顺 资料图

实际上,每个银行在贷款审批都有一套严格流程:贷款客户递交申请材料,银行按照程序逐级上报审批。中信银行内部也有制度显示,行长对信贷审批只有一票否决权,没有审批权;审批必须经信贷审批会议集体表决通过,主要领导必须末位发言。

然而,孙德顺“明目张胆”地无视制度,直接干预信贷审批,并从各企业那里获取利益。

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金融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防止信贷资金过度向房地产集中,孙德顺却背道而驰。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披露,“主持行长办公会的时候,他(孙德顺)就公开直截了当要求,全行一定要立刻把制造业贷款停下来,即便有100%的抵押也不行。”

孙德顺更关注如何挣钱快、怎样提高政绩,以及自己的私利。

实际上,很多房地产老板与他关系匪浅。一名房地产公司老板曾以投资为名,向孙德顺实际控制的公司输送1000万元,得到的回报是通过孙德顺获批贷款授信40多亿元,很快就形成了不良资产。

大肆放贷给房地产公司,为中信银行带来不小的风险。

2020年2月,银保监会向中信银行开出一张2020万元的巨额行政处罚罚单,处罚事项19项中有13项涉房地产业务。包括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信贷资金被挪用流入房地产开发公司、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理财资金违规投向未上市房地产企业股权、违规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等。



金融反腐不停

在孙德顺被查后,一些业内人士曾表示,这一案件可能由中信信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包学勤一案而牵出。

包学勤曾在招商证券、南方证券等公司就职。2006年,他入职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历任部门总经理、业务总监、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



中信信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包学勤

2013年4月,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信信托”)和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信诚基金”)共同发起设立中信信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信信诚”)。包学勤在担任中信信托副总经理的同时,出任中信信诚董事长。2018年,他因涉嫌职务犯罪,被立案侦查。

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相关细节浮出水面:包学勤利用中信信诚资金池整改暗度陈仓、借钱给员工成立“马甲”私募公司、踩雷房地产开发项目......

而真正牵扯出中信银行的,还是包学勤私设的“小金库”。调查人员发现,包学勤之子曾在2016年前后入股一家合伙企业,这家名为深圳前海惠富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在中信地产位于惠州的房地产项目上进行利益腾挪。

2019年,中信银行系统的多位行长和高管接受调查,且大都与“新型金融犯罪”有关:中信银行哈尔滨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于成信;厦门分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风险总监陈鹰;肇庆分行原行长李先文;肇庆分行营业部原总经理梁庆华。

中信银行的众多违法行为也相继被披露: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重大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审查审批且未向监管部门报告;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

不仅是中信银行,随着孙德顺被查消息公布后,金融领域反腐信号持续释放。

中国证监会山东监管局原局长徐铁、国家开发银行原行务委员郭林、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顾国明等20名金融系统官员纷纷落马。

《零容忍》片中提到,多名金融系统官员被查,反映出了金融行业监管缺失的问题。

一方面,内部监管体系不健全,存在履职宽、松、软问题;另一方面,行业监管不到位。金融领域一些制度规章亟需完善。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毛奉君说:“通过案件反思我们金融监管工作,部分交叉和创新领域的监管制度存在缺失,导致了一些金融风险、金融乱象的产生。”

截至2月20日的统计显示,虽然2022年只过了31个工作日,金融监管机构已开出了超过千张的罚单(含机构和个人)。强监管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常态。

回归本质来看,违法犯罪行为必将遭受法律制裁。对任何领域的腐败行为,法律从来都是零容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